【48812】搬不动大山那就搬家!傈僳大众下山敞开新日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展示

【48812】搬不动大山那就搬家!傈僳大众下山敞开新日子

2024-04-20 案例展示

  傈僳族,在横断山区怒江、澜沧江两岸的高山峡谷中繁衍生息。大山哺育了傈僳儿女,也捆绑了他们的开展。

  搬不动大山,那就搬家!易地搬家,一批批高山上的傈僳族大众,告别了“千脚房”,搬进了山下安顿点的新家。

  这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6月24日无人机拍照)。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搬不搬?两口子发生了争论。杨文忠建议搬,他受够了高山上的种种不方便。出行不方便,一条土路晴通雨阻。建房不方便,运费比建材还贵。“更头疼的是孩子上学不方便,每周接送,车费加吃饭要100多块。”他说。

  妻子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菜地、犁地、林地都在山上,尽管富不起来,好歹吃喝不愁。山下不能种菜种粮,家里仅存1600多元,今后日子靠啥?

  制作于怒江边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6月24日无人机拍照)。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他们的新家,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安顿点。这儿学校、卫生室、农贸市场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好像一个簇新的小镇。房子是政府盖的,贫困户搬进来不出一分钱,按人均20平方米的规范分房。

  怒江大峡谷,许多村寨在高山上,有的不通公路,有的面对地质灾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家,有人早就想搬了,但怎样搬?平坦的土地、巨额的资金、今后的生计,这样一些问题好像大山一般,横亘在山里人面前

  “易地扶贫搬家,让愿望变成实际。”大兴地镇党委书记李雪花说。在国家支撑和珠海市帮扶下,出资1.89亿元的维拉坝安顿点建成。79栋815套安居房,安顿了来自109个傈僳族村寨的681户2200多人。

  这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一景(6月24日无人机拍照)。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住进新家,杨文忠一家喜爱上了新日子。本年,他开起了一个养鸡场,卖鸡已收入一万多元;妻子在学校食堂作业,每月收入1500元。

  所谓“车间”,其实是几个门面,没有现代化设备,东西仅仅砍刀。几十名傈僳族妇女手持砍刀,坐在板凳上,一颗一颗地砍着铁核桃。

  “可别小看‘砍核桃’,这是个技能活儿,整个怒江州只要大兴地的人会。”扶贫车间负责人唐学林较为骄傲。怒江大峡谷盛产核桃,其间一种铁核桃果仁香气好、油脂含量高,但果壳坚固,用核桃夹是夹不开的,用锤子砸就砸碎了,也没有机器能够破壳。当地傈僳人发明晰一个办法:用砍刀砍。

  在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内的超市,乡民三春梅在选择产品(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一砍,砍出了名望。简直整个怒江州产的铁核桃,都聚集到了大兴地。唐学林嗅到其间商机,去其他城镇收买铁核桃,回来交给街坊乡亲们砍,再把果仁收买来出售。他说:“行情好的年份,赢利有20万元左右。”

  安顿点建成后,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唐学林办起了扶贫车间。此举既处理了“砍核桃”的用工问题,也处理了搬家户的工作问题。现在,在扶贫车间务工的大众超越50人,核桃烘干的厂房也不定期招聘工人。

  从卯照村维拉罗一组搬来的贫困户杨会英,就在扶贫车间砍核桃。这儿很好的一点是时刻灵敏,不影响干家务和农活,有事了忙自己的,有空了随时来砍。最近三个月,她用业余时刻来砍核桃,已有3000多元收入。

  在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内的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一名傈僳族大众在剥核桃仁(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李雪花介绍,乡民搬家后,土地、山林权属联系不变。对充裕劳动力,当地采纳开办扶贫车间、组织外出务工、组织公益岗位等办法处理工作。

  杜虎是珠海市一名语文教师,得知招募怒江支教教师的音讯后,第一时刻向学校请求。通过遴选,上一年8月他如愿来到泸水市格力小学支教。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一角(6月24日无人机拍照)。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尽管地处偏僻高山峡谷,但格力小学硬件一点也不差,堪为全省一流水平。簇新的教育楼、田径场洋溢着现代气味。校长吴金凤介绍,学校由珠海格力集团援建,现在有12个班级430名学生,幼儿园还有64名儿童。

  依据杜虎的教训学生的经历,学校给他开了一门课:阅览。一到六年级都开。阅览课没有教材,全赖他自己找材料,针对不同年级采纳不同的教育学生的办法。“方针都是激起孩子们对阅览的爱好,养成阅览的习气能获益终身。”

  杜虎大学专业是播音掌管,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相当于省级以上电视台播音员水平。他的专长也得到发挥。学校开办了学校广播站,从学生中遴选出18名小播音员,由杜虎辅导,进行发音关键、咬字办法等专业训练。他说:“我想播撒一颗期望的种子,让它在孩子们心里发芽。”

  吴金凤说,珠海每年遴派5名教师到格力小学支教,他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办法,遭到学生们欢迎,对本地教师也有启示。

  工人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内施工(6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泸水市格力小学学生在翻阅图书(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内的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傈僳族大众在剥核桃仁(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友情链接:

底部logo